“全省第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”“当年全校最贵的单台仪器”“校宝”……它有许多响当当的名号。在江西中医药大学,有这么一台仪器设备,它在1993年投入使用,至今仍战斗在教学科研的一线;它是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一台液相色谱仪,也是全省第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;它助力了中医药领域众多人才的成长,也见证了“江中医”波澜壮阔、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。
结缘江中,前世今生
大家好!我是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510HPLC,英文专业名称为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(HPLC)。自从93年我被“高薪”引进,到今年已经整整30年光景了。我的核心部件采用了在当时设计制造都属先进、高端、精良的高压泵,质量过硬、经久耐用,业界称其为“不死鸟”。
上世纪九十年代,我的身价就已达到44.1万元人民币,当时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才3236元,相当于136个职工一年的工资收入。当时学校为了引进我,可是咨询了不少专家学者,专门开了6次论证会,费了不少力气呢!当然,后来的实际应用价值也证明了当初引入我的决策是无比正确的。
目前,我“就职于”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,大家有空可以来看看我。
高效液相色谱仪510HPLC
工号93019700,使命必达
作为学校的高薪“人才”,我有一个专属工号——93019700。聪明的你想必已经发现,和大家的工号、学号一样,开头的数字“93”代表我是1993年成为江西中医药大学这个温暖大家庭的一份子。我也算是学校“老员工”了。回顾我这一生,有不少值得分享的故事,请诸君细细听我道来。
高效液相色谱仪编号:93019700
作为一台高精尖设备,我的最佳使用期限在10年左右。从1993年“参加工作”,到新世纪初,我度过了最忙碌也最充实的十年。在这十年间,先后参与教学科研项目100余项,包括“九五”国家科技攻关计划“新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”(1035工程)项目“槐定碱抗癌研究”专题(96-901-01-48)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以及多个省级课题,并肩师生一起孵化了许许多多的科研成果,正是十年间的“人机”双向奔赴,迎来了我人生的“高光时刻”。
深耕科研,逐梦前行
此生最值得骄傲的是——为江西版“居里夫妇”李雪梅夫妇研发抗癌新药“槐定碱”时贡献了一份力量!那是在1999年,李雪梅、潘达鑫教授建立“槐定碱”的HPLC方法时,他们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,我们朝夕相处,一起为中医药传承、创新和发展贡献力量!在我的“日记本”(仪器使用记录本)显示,我们朝夕相处整整120个机时。
科研工作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,1970年到1977年间,李雪梅夫妇通过对几十种中草药筛选后,发现紫树有抗癌作用,于是李雪梅夫妇到靖安三爪仑找来紫树用于提取抗癌药物,之后,李雪梅去北京与中国医学院药物科研所协作。“这一协作就是4年,最后还是失败了,因为经过对紫树中含有的抗癌物质进行分离与提取后,发现它的抗癌作用就减小了。
后来,李雪梅夫妇转到了肿节风(草珊瑚)中草药抗癌研究中,参加了有上海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参加的、由化工部组织的全国大会战。进行了两年,最后因临床抗癌作用不明显而宣告失败。
1977年,课题组从中草药“苦豆子”中提取到“槐定碱”,李雪梅经过对小白鼠、大白鼠与狗的试验,发现“槐定碱”有显著而稳定的抗癌作用,而且毒性很低。
经过多年的准备,1990年,李雪梅夫妇课题组开始向国家申报新药研究。“经过363例各种肿瘤病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,槐定碱对绒癌、侵蚀性葡萄胎等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有显著而稳定的疗效,而且副作用小,不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。”
但是在临床应用时,却出现了意外。“发现当静脉注射‘槐定碱’时,一些患者会出现神经中毒的不良反应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又做了大量动物试验,发现注射‘槐定碱’前使用‘安定’,可以预防神经中毒的发生,使病人的神经中毒反应消失。”
在申请新药的过程中,李雪梅夫妇又碰到产品纯度达不到国家新药标准的问题,国家规定新药产品的纯度必须到98%到99.5%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李雪梅派丈夫潘达鑫与课题组的化学科研人员到北京、南京、上海的一些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地四处求教。“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请教,槐定碱的提纯技术有了重大突破,产品的纯度达到了99.5%,顺利地通过了国家相关标准。”
在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下,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,2005年,由李雪梅、潘达鑫教授带领的“槐定碱抗癌研究”课题组历经28年自主开发、独立研制成功的抗癌新药槐定碱及其制剂“盐酸槐定碱注射液”,获得国家一类化学新药证书和生产证书,成为我国当时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创新药物,是江西省第一个自主开发、拥有知识产权、结构新颖的国家一类抗癌新药,填补了江西省空白。2008年3月,“新型抗肿瘤药槐定碱的研究”获江西省2007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……
两位“江中医人”坚持创新、永不停步、执著而坚韧的意志、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至今依然深深地感动着我,并熏陶培养出了许许多多勇于奉献、蓬勃向上的科研群体。
李雪梅、潘达鑫夫妇开展科研活动
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记录
李雪梅教授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记录
此外,在定性分析的领域少不了我的身影。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苏合香及原植物中桂皮酸的含量、探寻飞扬草中没食子酸的含量、测定特产中药茶芎中的阿魏酸含量,研究大蓟饮片、大蓟炭的炮制及质量标准,研制牛珀至宝微丸等重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所属的中医药科研课题中,我都发挥了关键作用。
各科研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记录
日久生“情”,勠力同心
在我的一生中,和许多中医药人并肩战斗,攻克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。除了上文提到的“抗癌先锋”李雪梅夫妇以及校内外专家学者们,当然也少不了我的仪器管理员——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杨武亮教授。
白驹过隙,时光荏苒,遥想30年前,青年的杨老师和性能优异的我相遇在彼此最美好的年华。那时杨教授是认真勤勉的优秀青年教师,年轻有为;我是全省第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,备受瞩目。对我功能的摸索,杨教授亲力亲为;我的使用和维护,杨教授事必躬亲;甚至我光荣“退休”后,老杨也常常会来看看我这个老朋友。
想当初,我们并非一见如故,彼此熟悉也是历经了几番波折。首先,我是国外大公司的“大家闺秀”,不仅使用操作界面完全英文,就连厚厚的说明书也无一汉字,他只能一字一句地去查,一次成功一次失败地摸索,日日夜夜、废寝忘食,终于完全掌握了我的使用方法。其次,因为我当时的制造技术远超国内同期水平,“生病”了之后国内没法维修,只能花大价钱送去国外,这样一来一回耽误许多时间。一旦出现损坏,就得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维修成本,这可怎么办呢?经过查阅资料、认真观察和不断实践,他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。一是在以往的大型仪器使用经验中,他发现仪器停机次数频繁容易坏,所以尽量长时间保持我的开机状态并定期维护保养,二是仪器用久了,作为仪器管理员,他对我哪里容易出问题一清二楚,也知道如何处理,小损耗小问题都自己摸索着解决,慢慢地,碰到的基础故障也都不成问题了。在科学合理的使用和维护下,我在运行使用的几十年间,竟没出过一次大问题,一直保持正常运转,为学校节省了不少维修经费。
杨武亮教授操作高效液相色谱仪
心怀轻重,方知进退
2003年以后,我也略显疲态,使用灵敏度下降,但对于液相仪器使用教学、样品试运行等基础项目仍不在话下。于是我退居“二线”,但是依然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。
“为何花有重开日,人却从无再少年”,进入新世纪十年后,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,我的“好搭档”386计算机实在无法再运行使用,所以我不得不“光荣退休”了。我以一颗欣慰之心,默默关注着一台又一台新的液相仪器接替我的使命,继续为广大师生学子服务。
时光荏苒,感慨万千
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奋进的这30年里,还发生着许许多多仪器背后的故事,他们诠释着“江中医”人的责任与担当,也正在续写江西中医药的传奇故事。“江中医”人的刻苦钻研精神常常令我十分感动。锐意进取、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,我曾在李雪梅、潘达鑫教授夫妇身上领悟到,曾在杨武亮教授身上感悟到,又在“江中医”教师和一代又一代“江中医”莘莘学子身上有所触悟。我想,这就是江西中医药大学不断发展壮大的不竭力量源泉;这就是中医药领域不断涌出新人才、新成果的精神血脉;这就是中医药事业不断传承创新的深厚根基!
作为学校30年的“老员工”,我衷心期望像我一样的大型仪器设备能够在学校学科建设、科学研究、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,为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提供更加强健的条件支撑。为学校建设成国内一流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有特色中医药大学贡献力量。
稿件来源:设备管理科
部门审核:吴俊
责任编辑:李志红